针灸推拿科,始于1958年中医进入山东医学院附院,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成绩斐然。1960年即参与领导山东医学院经络研究组;1966年开展针刺麻醉研究;1977年起,开展激光经络隐性感传、光针经络测定实验,1987年获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予权;2003年获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学位授予权,有针灸推拿实验研究室。为国家及省针灸学会常委、主委、委员单位。
临床已形成平滑肌动力障碍导致的腑
病研究、骨伤科尤其是颈腰椎病的非手术治疗、神经肌肉系、内分泌代谢系疾病的针灸研究,基础以任脉实质、疾病的腧穴谱和腧穴的疾病谱研究、针灸方法尤其是灸法的实验研究为重点的多个科研领域。适应症已有300余种,有非常丰富的研究及治疗经验。2009年共接诊患者9890人,治疗54991人次,其中门诊7925人,治疗31137人次,病房会诊1965人次,治疗23854人次。
在省内率先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操作,规范医疗秩序,采用一次性针灸针,一次性床单或每人一个治疗单、封闭床位单元等,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。拥有TANITA TBF-410A体脂/体重测量仪、LHH-500Ⅱ、ALD型650nm半导体激光治疗机、TDP神灯、多种电针电麻仪、韩氏治疗仪、Colorwalk 测色仪、多头自动灸疗仪、太阳灸疗仪等。多年来担任山东大学医学系、护理系、留学生以及国内外交流、教学、科研工作,近5年
...(查看科室全部简介)
接待8个国家或组织计12批145人参观、访问和学术交流,外派医生3人次援外医疗。
建科50余年来,一直贯彻以病人为中心、以质量管理效益为重点的精神理念,日常工作中确保三级医师负责制的顺利和完全执行,组织全科职工努力学习有关医疗质量管理的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,认真学习省卫生厅组织开展的“两好一满意”活动,《山东省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实施办法》、《执业医师法》、《齐鲁医院文明服务手册》等学习材料。常抓不懈,不留死角,充分调动全科同志的工作积极性,增加科室凝聚力,提高医疗服务质量。
科室人员构成:现有专业人员11人,其中教授4人,副教授2人,主治医师3人,住院医师2人,(包括返聘教授2人,山东大学教学人员3人)。硕士生导师2人,博士学位1人,硕士学位3人,学士学位6人。
在省内率先要求医务人员针刺无菌操作程序,采用一次性针灸针具、每人一个治疗单、封闭床位单元等,保护患者隐私,营造人性化的服务环境。
门诊适应症:已有300余种,对贲门痉挛、呃逆、肠易激征、便秘、腹泻、肠梗阻、胃炎、结肠炎、溃疡、菌痢、落枕、脊柱不稳症、前斜角肌症、颈椎病、斜颈、腰肌劳损、扭伤、椎间盘突出、腰椎滑脱、犁状肌症、肩周炎、网球肘、高尔夫球肘、关节脱位半脱位,头痛、偏头痛、中风、假性球麻痹、周围神经损伤及炎症疼痛、多发性神经根炎、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、夜尿症、尿潴留,肥胖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、甲状腺肿、甲亢、高泌乳素血症、月经不调、痛经,以及小儿咳嗽、疳积、腹泻、急性乳腺炎等有非常丰富的研究及治疗经验。
会诊病症:脑梗塞、脑出血及术后、脑部肿瘤术后(丘脑海绵状血管瘤、颅咽管瘤、脑膜瘤、脑室内肿瘤、丘脑肿瘤、颅内动脉瘤、胶质瘤)、颅脑外伤及术后、脊髓损伤及术后、格林-巴利综合症、偏头痛、神经血管性头痛、蛛网膜下腔出血、脑血管畸形、面瘫、臂丛神经损伤、正中神经损伤、烟雾病、基底动脉血栓溶栓术后、帕金森病、腓神经麻痹、多发脑脓肿、急性脊髓炎、脑外伤术后深昏迷、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、听神经瘤术后、脊髓血管病、肝豆状核变形、化脓性脑膜炎、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、颅骨缺损术后、老年痴呆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、眼外肌麻痹、脱髓鞘病、感染性神经炎、脑干脑炎、血管性痴呆、多发性硬化、多发性脊髓瘤、Hunt综合症、脑干栓塞等。颈椎病及术后、落枕、颈性眩晕、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术后、肩周炎、脊椎骨折及术后、椎管内肿瘤术后、胸、腰椎管狭窄及术后、脊髓膨出、截瘫、退行性膝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椎体压缩骨折不全瘫、骨盆骨折后下肢神经损伤、腰椎滑脱及术后、骶骨肿瘤术后、股骨骨折内固定物存留等。术后胃瘫、术后顽固性呃逆、肠梗阻、术后腹胀、肾摘除术后腹痛、尿潴留、尿失禁、小儿腹泻、耳聋、耳鸣、复视、发热、晕厥、肿瘤放化疗后并发症、周围神经病变等。急性乳腺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二尖瓣病变术、血管炎、静脉炎、胆管结石、糖尿病、门脉血栓、结缔组织病、肺炎、抑郁症、糖尿病肾病、肺癌并腰痛、心肌梗塞、冠心病、妊高症急性肾衰伴腹胀、急性肾衰竭等。
尤其是平滑肌动力障碍疾病的针灸诊疗,钩针治疗网球肘,中风病的诊疗及其瘢痕灸预防,吞咽困难的针灸诊疗,颈腰椎疾病的针灸腧穴谱等已经形成特色。
(隐藏科室简介)